“假設我們以前需要投入污水處理廠的技術資金為100元,如果實驗成功,以后最多需要20元就可以了。”對于巢湖目前抑制藍藻水華的新型實驗將會帶來的成效,工作于巢湖湖畔國家重大水專項基地的陳云峰博士作出了形象的解讀。他表示,初步估算,巢湖新型湖泊治理實驗的成功僅僅在污水處理廠的技術成本上就能節(jié)省10個億。
陳云峰博士介紹,目前我國水域富營養(yǎng)化治理、控制藍藻繁殖的技術主要是控制湖水里氮、磷的含量,而嚴格控制氮的排放需要投入巨資開展污水脫氮處理,成本驚人。
“我們發(fā)現(xiàn),藍藻的繁殖雖然需要氮和磷的共存,但藻類總量卻決定于總磷而不是總氮。所以我們提出一個新的湖泊治理的思路和策略——‘集中控磷,放寬控氮’。”陳云峰指出,現(xiàn)在國家已投資300萬元,在巢湖建設了一個15000平方米的實驗湖區(qū)和30000平方米的濱水生態(tài)修復區(qū),每天抽取1000方的水進行出磷處理后再排回湖區(qū),來觀察實驗湖區(qū)在進行集中控磷后藍藻的繁殖情況。陳云峰博士表示,這樣的實驗在國外已有成功的先例,效果十分明顯,而巢湖由于平均水深只有3米,比深水湖泊更加適宜藍藻的繁殖,所以治理的難度也有所增加。
抑制巢湖藍藻水華的新型實驗將于11月下旬開始。陳云峰博士自信地表示:“到明年咱們的實驗湖區(qū)不會出現(xiàn)藍藻,如果當巢湖藍藻水華再次出現(xiàn)時,你們可以在這里看到‘萬綠湖面一點清’的景況。”
不過,陳云峰博士同時指出,“就湖治湖”永遠只能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目前巢湖水域60%~70%的污染是來自進入巢湖的眾多河流,如何解決污染的源頭問題將是下一步巢湖治污工作的重點。